南侨机工队伍里的外族司机

转载须经我站同意,联系请发邮件944861869@qq.com

  相关报道(请懂“洋文”的朋友翻译翻译)

  无论华人、华侨身居何方,身份如何演变。我们相信,凡亲身经历了那场战火的人们和他们的后代,都不会忘却那场波及全世界,涉及全人类的道德与正义的战争。

  我们有一种共同的情感,不因政治因素或时间的久远而受影响——那就是对历史的珍惜!

  在中华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侨居世界各地的华侨青年,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纷纷回国报效。

印度籍人士达拉星(中文名:王亚能)服务于南侨机工汽车运输队

  一九三九年,三千多南洋华侨青年在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回国参战。这是至“九一八”以来,海外华人华侨为国出钱出力,踊跃捐输之爱国行动的又一伟大壮举。

  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越来越互通共融。当我们再回首那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南侨机工赴中国抗战的历史,不仅仅是中国的华侨史,也是东南亚人民反抗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历史。这不只因侨居海外的华人由“叶落归根”到“落地生根”的历史演变,就当年有马来人马亚森、侨居马来亚的印度人王亚龙(达拉星),非华族青年的加入。“南侨机工”,这支队伍的人员组成就不只是华族了。

  在云南省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中,保存着当年陈喜庚先生及国民政府驻新加坡分处处长陈质平给国民政府的如下信函:

(1939年3月12日)
径启者:此次机工回国服务人员共计有二百0八名,其中有印籍王亚龙(能)一名,马来籍马亚生一名,均由太平埠筹赈会转派前来。查两名外籍人员均能操中国语言,又能初识中国文字,因其从幼即与当地华侨一起生长,对中国抗战甚表同情,故此次亦愿参加华侨青年回国服务。经由该地筹赈机关详细调查,除同情中国抗战外,并无其它企图,如不许以前往,未免使其失望。……
谨希查照是荷。此致
昆明西南运输处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
又(1939年3月13日)
  ……(略)惟昨接筹赈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来函开:查马籍司机一名投效意志坚决,戎装待发,其志可嘉,其情可感。今由太平埠筹赈会派送来新,并经该会调查,该外人能谙中国语言,粗通中国文字,,同情我国抗战,矢志投效,并无其他企图。倘再谢绝,则深负该外人诚意,请转呈录用。等因,查陈主席所述,均系实情,拟请钧处准予发录用,理合开列全体名单,备文交该司机等赉呈钧处,谨呈
总经理处
新加坡分处处长陈质平(公出)
总务科科长夏日校(代行)
王亚龙和马亚森长期和华人生活在一起,与华族在语言、生活方面既易沟通又能和睦相处。当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他们不只是从情感上同情中国的抗战,并能身先士足义无反顾的投身到这场反侵略的战争中。他们的正义之举,也为西南运输处对外籍机工的招募开了先河之例。所以在1940年至于941年期间,南侨机工队伍里的外籍司机逐渐增多起来。从目前查证的档案中统计,外籍司机的人数已达近百人。
1941年6月份“华侨员司动态表”里的档案记载:华侨先锋第二大队第六中队,中队长王亚能(龙),队员134名,其中外籍司机97名,表中注明该员到差日期各不相同,每月薪饷六十九元至七十四元,而未注明国籍。根据这份档案,我们初步确定外籍人员的国籍如下:
西南运输公司汽车运输队华侨第二大队人员动态月报表
民国三十年六月卅日填报
华籍:40人
陈金有   林明月   甘锦寿   傅明志   田杰    王志雄   陈云基
罗亚明   黎庆仪   曾达     舒慧     林锦祥   何纪良  王东进
冯国安   郑国泉   谢元宗   杨麟昌   陈德和   林炳南   陈恩 
侯永锡   阮啟元   邓仪   廖国才   容子权   陈介文     陈福
李成     邝兆昇   温永福   陈钊    朱洪    朱普泽    冯曾耀
李明楷   王德美   杨正洪    李昆    肖金    

印度籍:55人
王亚能   TARA SiNGHⅠ   INDER SiNGH    S.RAJU   KARTA SiNGH
K ViLLASWAMi   P.GOPAL   L.P.PANDAY    S.K.BANiK   SAWMAYAR
KHALiSHAH   M.E.MADiNA  BOODi RAM   SULTAN    PUNOO SWAMi     JADDU AHEEK     MD.HUSSEiN     SARGU PRASHED    GUNAPATHE
DOST-MDKHAN     BiKER SiNGH    CHARAN-SiNGH     MD:KASSiM
DADU KHAN    HARi SiNGH Ⅱ   ANDAVi   BATAK DEO  ULWANTSiNGH
VAHiD BEG    lUTTOOKRiSHNAN     WEETiLiNGAM     KAKAR SiNGH
RAMOOTEE     BUDH SiNGH      TARA SiNGH Ⅱ      SARDER SiNGH
HAN SiNGH      SUNDER       SHAWAN SiNGH       SU KAL SiNGH
NAiZ KHAN      S.B.PANDAY     BACHAN SiNGH     CHANDAN SiNGH
KYAR KHAN      DAVi      SETOL SiNGH    RAMDARAS    M.SUBAN
FARZAN KHAN    CHARAN SiNGHⅡ   JALANDERi SiNGH    RAM RAJ
ATTAMD:KHAN    KATHA SiNGH

马来籍:18人
SHED MOHAMED   M.OSMAN   FULMAN   A.RAHMAN    GOLAMRAHMAN ALi BUX    ABDUL ZALiL     ABDUL RAHMAN     ABDUL   
FAKiRMOHAMED    SYEDAKBAL   KHALiLLAHMED   MAHADEO
BULAi TAiLEE    ABDUL GAFER    HAYAT HUSSEiN    SHAMSHUDiN
AHMED MOHAMED

缅甸籍:11人
MAUNG THEiN    MG OHN NGWE    MG:THEiN Ⅱ    MG:LAY
MG THA DiN     MG:KUUT     MG:JANALA     MG:BAKHiN
MG:PO.HTWE     MG:KYAWTHAU      MG:THAUNG.SHWE

印尼籍:2人
BAL BAHADUR     HARKA BAHADUR

暂未确定国籍:8人
KHODA BUX    CHOWDRY    BAHARATSWAiN    A.K DEY    YANKANA
BAiGNATHDUBE    HARi JAM     LEE KYiN TaiK

  这份资料显示,王亚能领导的华侨先锋大队第六中队当时驻扎在缅甸的腊戊。查证中,该中队里有五个机工有档案记载是在缅甸招募的,其中三位是华族,一位缅甸人,一位印度人。而其他的外籍司机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招募的,抗战胜利后的结局又如何,目前还没有答案。

在史迪威将军的鼓励下,达拉星与声音甜美的电台播音员中国姑娘(暂保密)结为伉俪

  档案资料中有一份王亚能亲笔书写的个人简历,据简历中陈述,王亚能(龙)曾在甘文丁黑人警署工作过。因此,我个人有这样的推测:1、或许这个中队中的马来人和印度人,是王亚能受国民政府所托在甘文丁一带招募?国民政府有一份委派王亚能带队从昆明到腊戌接车命令,而后又电委他就地腊戌组建汽车运输大队,并委他为大队长。1940年至1942年5月以前,是滇缅公路运输最紧张的时期,大量的援华物资存放在仰光。王亚能所领导的运输大队,就负责将物资从仰光运输到腊戊。2、当时的缅甸、马来亚、印度都是英殖地,英当局是否也为国民政府招募过司机?或是直接从这三地调遣到腊戌,因为不进入中国,也无需办理到中国的签证,档案中自然也就无记载。以上也只是个人推测,毕竟台湾方面的档案我们还没有机会接触,特别是国民政府军运处驻腊戌分处的资料在云南省档案馆很少,是转到台湾还是由于战事而失落,这都有待于我们继续深入细致的探索和研究。

  当年参加“南侨机工”的王亚龙(能),我们已知他的真实姓名叫拉达星,由于工作努力,被国民政府授予上校军衔。战后回到了居住地,生活幸福家庭美满。马来西亚有关报刊都登载过他的事迹。去年我们《南侨机工》摄制组采访到了他的女儿,为此我们感到非常欣慰。而马亚森呢,他也应该有他的马来文姓名吧。王亚能和马亚森当年在滇缅公路工作都很出色,当年的报纸对他俩都有过报导。马亚森一度曾在云南保山工作,后因语言不通调回昆明。此后档案中再也无他的信息。我想他之所以为自己取名马亚森,是寓喻“马来亚森林茂密,他是在那里生活人“吧。遗憾的是,我们在档案中没有找到他的照片。

  去年是南侨机工赴中国抗战七十周年,中国国家档案局和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在昆明、北京、新加坡、中国海南省举办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档案史料图片展”,以两个国家的史料再现了南侨机工赴中国服务的历史,这个展出也推动了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来深入的挖掘、研究南侨机工历史。

  我们期望中马两地的专家、学者和研究者,通过我们公诸的档案史料,共同研究、探寻这些曾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维护世界和平而付出青春、热血甚至生命的马来族青年。为马中两国人民的友谊谱写新的篇章。

  南侨机工——这支由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甚至不同于宗教信仰的热血青年(甚或也有中年人)组成的队伍。可称喟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同盟军。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我们仍称他们“南侨机工”的队伍。在这场血与火的战争中,他们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角色。这个作用在今天应该受到马中两国人民广泛、足够的重视和认视。

 

点击量:

热门推荐

碧血千秋英雄碑

忠烈祠

倭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