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七.七”70年祭

转载须经我站同意,联系请发邮件944861869@qq.com

一、 国破山河在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又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日本侵华,气势汹汹,以其几十年的精心策划和倾国之兵,先后陷我东北、华北、北京和南京,但“国破山河在”,这时中国的领土之大,地形多样的优势显现出来,尤其是中国的腹地成了希望之所在。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故宫国宝的大转移,甚至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所还要照办。西南联大迁往云南昆明,浙江大学迁往贵州遵义,同济大学迁往四川宜宾的李庄……这一切全赖中国有腹地。
  仅仅有腹地是不够的,还要有险可守。中国腹地的地形地貌正是有险可守的典型。中国人们之所以能坚持抗战,既是中国人民宁死不屈英勇抵抗的结果,也有中国山河之险的辅助之功。西安之所以无恙,是因为有太行山、黄河、潼关之险;昆明之所以能成为战时稳固的物资集散地,是因为有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和怒江天险;四川之所以能成为“避难所”,是因为日军若要进攻四川,只有走三峡这条路,而在三峡有个叫石牌的小村庄防线,中国军民终止了日军进入四川的梦想。
  国破幸有山河在。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31倍,西高东低的复杂地形,以及众多的名川大山,起到了阻隔敌军的重要作用。中国人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那高耸的山峰,奔流的江河,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家,就是捍卫家园的武器。中国能坚持一场长期的战争,而日本则相反。从这个角度,毛泽东率先提出:日本不可能灭亡中国,中国人民将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为了保卫这幅员辽阔的如画江山,中国付出了血的代价:死伤人数3500万,直接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亿美元,许多城市变成一片焦土,许多家庭支离破碎……让我们跪拜苍天,对这个饱受磨难得土地和尽忠报国的山河深深感恩。

二、 民族之抗争
  从1931年9月18日起,中国军民为保卫自己的家园,从未放弃过对日本侵略军的抵抗。在白山黑水,马占山、杨靖宇、赵一曼、周保中等东北义勇军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英勇抗争,迟滞、延缓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全面战争;在长城、多伦、上海,冯玉祥、吉鸿昌、孙立人等爱国将士的英勇抵抗,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感情,一致对外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形成了一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此,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形式显得更加丰满。全国人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支持抗战:卢作孚的民生公司在著名的宜昌大撤退中,在40天内,把150多万人,包括两万吨空军器材在内的100余万吨货物,安全地运到大后方;云南人民用短短9个月的时间,在无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修建了一条960公里的滇缅公路,从仰光抢运战略物资,被国人亲切称为“抗战血钱”“运输大动脉”“生命线”;3260多名南侨机工,在“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杰出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下,放弃优越的生活,远涉重洋,从九个国家毅然回国参加祖国的抗日战争。在滇缅公路的运输中,有1000多名南侨机工献出生命,平均每一公里就埋着一名南侨机工的忠骨。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先后回国参加抗战的华侨约有5万人,他们是一支肩负着海外千万侨胞和侨居地人民重托的正义之师……中华民族用血肉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


  在卢沟桥,上海,徐州,忻口,太原,武汉,长沙,中条山,太行山,中国军队宁死不屈,前仆后继的英勇抵抗,大量消灭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无异痴人说梦。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昆仑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和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在为祖国争自由,为民族求解放的战争中,左权、杨靖宇、赵一曼、佟麟阁、赵登禹、郝梦龄、刘家骐、张自忠、唐维源、寸性奇、戴安澜等中和民族的优秀儿女浴血沙场,为国捐躯。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挺身而出,我们多灾多难,饱受凌辱,积弱积贫的祖国,正是有了这些忠臣孝子,才能与亡国之灾擦肩而过。
  在抵御日寇疯狂的进攻中,有一个鲜为人知,但极其令人欢欣鼓舞,今天道来都使人感到振奋的胜利,它止住了中国军队的败绩;它是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它决定了中日两国的命运。——鄂西会战中的“石牌保卫战”。石牌位于长江三峡,长江在这里转了一个很大的弯,所有的船都要在石牌的脚下转弯。正是因为这个弯和两岸兀立的石壁,自古以来,它就是据守长江的天险。1941年5月,日军攻陷中条山,来到黄河岸边,只能望“河”兴叹;1942年5月,日军由缅甸攻入中国滇西,又被怒江天险所阻,无法对中国的战略纵深造成进一步的威胁。1943年5月,日军孤注一掷,集结海陆空7个师团10万余人,企图攻占石牌,进逼重庆,尽早结束中国战局。就这样,石牌这个不足百户的小村,成了中国战区最关键的要塞。5月28日,日军发起进攻,胡琏将军率领他的部队,在数量超出自己的日本王牌陆军面前,像钉死在石头上一样,一步也没有后退。经过一个多月的血战,终于击退日军的进攻。是役:中国军队以伤亡15000余人的代价,歼敌25718人,击落敌机45架,炸沉敌舰船122艘。在三峡,中国军队止住了败绩,三峡成就了这支忠勇之师。三峡的铜墙铁壁和这支忠勇之师用血肉之躯挽起了这道城墙,这道墙遮挡着尚未被战火摧残的半壁江山。

三、 联合的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中国的军事工业比较落后,除能生产一些轻武器外,重武器和其它战略都需要用有限的外汇购买,加之国际社会的援助,这些物资都由“滇缅公路”运到昆明,再运送到各个抗日战场,可见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何等艰难。中国太需要国际社会人力物力的援助了。1940年底,美国出于国家战略的考虑,向中国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从援助英国的战略物资中,“调配”了100架战斗机给中国,中国政府在美国招募了一批飞行员,由陈纳德率领,组成“援华航空志愿队”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目的是保卫滇缅公里和中国后方的重要城市。1941年12月20日,驻昆明的美军空军战机在昆明上空首次与日本飞机交锋,击落日本轰炸机9架,此后,多次对进犯昆明、重庆的日本飞机进行打击,成为一支让日寇闻风丧胆的“飞虎队”。昆明人民为铭纪“飞虎队”为中国人民作出的贡献,将昆明市区到巫家坝机场的路亲切地称为“陈纳德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英三国组成反法西斯联盟,蒋介石出任中缅印战区总司令。1942年1月,日军大举进攻缅甸,英国政府急邀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派出最精锐的第5、6、66军10余万人组成远征军赴缅参战。但由于英国政府狭隘的本位主义,迟迟不让中国军队入缅参战。直到1942年3月,日军进攻缅甸首都仰光,英国政府才让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但一切都太迟了。中国远征军虽有同古,仁安羌战役的胜利,解救出被日军包围的7000多名英军,但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战局。最卑鄙的是英军再次不通知中国军队悄然撤退,把中国军队的右翼暴露给日军,日军乘机利用机械化部队千里奔袭,攻占腊戌和密支那。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了,一部撤到印度,一部辗转回国,65000多名手足兄弟长眠在异乡的土地。1945年5月,日军乘势攻占了滇西的大片国土,推进到怒江峡谷,5月4日,中国守军炸毁惠通桥,凭险死守,隔怒江与日军对峙,滇缅公路完全中断。
  滇缅公路中断后,中美政府紧急开辟了一条空中运输线,这是一条世界上最昂贵的运输线——驼峰航线。美国把援华物资绕大西洋运到印度的卡拉奇,空运到汀江机场,再从汀江空运到昆明。每向中国提供1加仑汽油,就要消耗2加仑的汽油;“飞虎队”每投下1吨炸弹,就要消耗相当于15吨炸弹的后勤物资。“驼峰航线”一直维持了3年多,为中国运送了80余万吨的战略物资,支撑着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此,美国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损失运输机563架,3000多名美军飞行员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43年,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了近40个师的美式装备,并派美军顾问训练中国军队,培训中国医护、技术人员,大大提高了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和野战救护能力,为中国军队的反攻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开始发动缅北反攻,一路势如破竹,将日军第18师团打得溃不成军;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7个军16个师近20万人强渡怒江,开始了中国抗日战争中最为悲壮的“滇西反攻”。远征军强渡怒江后,对高黎贡山,松山,龙陵的日军发起攻击,其中仰攻高黎贡山,松山的战斗最为惨烈,时值雨季,“从山上流下来的都是‘旺子’”,一寸山河一寸血。这两个战列体现出中国军人的英勇顽强,至今仍是美国西点军校经典战列教材。6月16日,远征军攻克高黎贡山;7月27日攻克来凤山,包围腾冲;8月,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全歼日军第18师团;8月20日,远征军攻克松山主峰,9月7日,全歼松山守敌日军第56师团113联队;9月14日,光复腾冲,全歼日军56师团148联队;11月6日,光复龙陵;之后一路追击,收复芒市、遮放等大片国土,1945年1月20日,光复畹町。1945年1月25日,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在缅甸芒友会师,中印公路正式开通。在整个缅北、滇西反攻中,美国空军为驻印军及远征军提供了全天候的支持,在美国的支援下,中国军队取得了缅北反攻和滇西反攻的胜利。为纪念史迪威将军在中印缅战区的杰出贡献,新开通的中印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为自己在世界上争得了属于自己的大国地位。这是一个联合的胜利:国内联合一切力量,铸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际联合热爱和平的人们,筑成反法西斯同盟;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最后胜利。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的战场和最主要的战场之一,牵制着日军陆军兵力的70%和海军兵力的30%,共计歼灭日军150余万。在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帮助感恩的时候,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中国也深表感激。他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方来作战吗?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联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反攻……斩断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时值“七.七”70周年之际,让我们在告慰为国捐躯的烈士,援华盟军阵亡将士和死难同胞英灵的同时,向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声援,支援,帮助过中国的国家和人们表示最衷心感谢和最诚挚的谢意!


以下为陈毅明教授对此的评价:

小段:您好!
   
  我今天再次浏览你们的“国殇墓园”网页。仔细阅读您发表的“七七70年祭”,感到非常欣慰。你们是在和平的环境下长大的年轻一代,能超脱“流行文化”的羁绊,保持自我,成为有良知的中国人,不容易!你们能体察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代价,并利用网络设祭坛、发祭文,广招爱国者和热爱和平的善良的人们,对在反抗日本侵略的全民族殊死抗争中作出贡献与牺牲的先辈们寄托哀思,表示敬意。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做得好!向你们致敬!
 
                                                厦门 陈毅明 2007年7月6日

点击量:

热门推荐

碧血千秋英雄碑

忠烈祠

倭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