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勒会战
?
中国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依然相信不断退却的英军,还会重新组织进攻、还会重新布署曼德勒会战。于是,史迪威将远征军分布于长达300多公里的战线上,以配合英军作战。杜聿明表示反对;他认为这样分散兵力,容易被日军各个击破,让战略要地腊戌失守,远征军必被日军包围,史迪威与杜聿明又一次发生矛盾。
曼德勒又叫瓦城,是缅甸的古都,也是缅甸东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同古失守后,曼德勒的存亡就关系到整个缅甸战局的胜败。
此时的英国人好像偏偏作对,再次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脚底抹油一一溜了。
史迪威决定,把第5军撤到离曼德勒60公里的帕特与日军进行决战,杜聿明认为,要撤就撤到曼德勒以东,与第6军、第66军在腊戌与日军决战,史迪威没有采纳此计划,结果又一次丧失了有利战机。
杜聿明认为史迪威是在拿中国军队来冒险,他拒绝听从命令,于是,杜聿明决定率领第5军驻守腊戌门户东枝,并命令200师增援第6军。史迪威和罗卓英却轻信英国人不实的情报,而把200师调到西边的乔克巴丹,结果未发现日军而扑了个空。至此杜聿明与史迪威的矛盾到了白热化程度。
? 这一严重态势大大削弱了史迪威对胜利的信心,这天晚上他起草了一份给美国总统的紧急报告,悲观的指出:“英国人其实早就把缅甸一笔勾销了,中国人同样不会为了英国人的利益同日本拼死作战,结论是;缅甸的全面失败将不可避免”。
后来,杜聿明回忆说;“在乔克巴丹中国军队上了日本人的当,又一次贻误了战机,日军果然趁机占领了东枝,导致腊戌告急”。..
? 东枝丢了以后,史迪威才决定200师长途奔袭,救援东枝。当时,日军有10000多人凭据天险,以逸待劳,在坦克和火炮的配合下,顽强抵抗,但200师多次发动猛力攻击,经过两天激战,终于在4月20日下午,拿下东枝。可是,东枝的日军主力56师团,退到城外后,突然消失了。
日军很有可能利用远征军此时兵力分散的弱点,绕道防线以外,从北面向腊戌攻击。
雷列姆位于东枝的东面,向北可到腊戌,向东可达景东,其战略位置很重要,此时的雷列姆已被日军占据。为了确保腊戌,罗卓英命令200师,冒险从日军背后攻击雷列姆。
4月25日晚,杜聿明与戴安澜依依不舍的分别了,然而,他们的分别却成了永诀!
当200师日夜兼程赶到雷列姆并夺取时,突然,传来腊戌被日军攻占的消息,而此时,200师的救援已经来不及了。
增经一度消失的日军56师团的坦克部队,避开曼德勒,迂回缅东北上,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孤军深入,长途奔袭1000 多公里,突然出现在远征军的面前,经过激战日军于4月28日一举攻占腊戌,切断了滇缅公路,也从西南面切断了远征军回国的退路,火车站堆积如山的援华物资全部落入敌手。
腊戌的失守意味着史迪威将军寄于厚望的“曼德勒会战”,还没有实施就已经宣告流产。为了这次会战而不断错失战机的中国远征军,也由此陷入了三面被包围的困境,远征军别无选择,只能向密支那退却回国。此时的英军早已撤出缅甸,退守印度了,面对绝境,史迪威建议远征军也撤到印度。
远征军决战缅甸,蒋委员长比谁都着急,从3月远征军入缅到5月撤退回国,他多次在昆明、仰光、密支那、腊戌间往返。
? 他认为;“缅甸坚决要守住,那是中国最后的通道!要和英国人沟通,印度在今后的战争中也会起决定性作用!”
? 委员长这会儿更铁了心!不光是要看住“枪杆子”,重要的是要打败日本人!
? 在委员长心中,不光是国内,也不光是一个缅甸,还有印度国内各大党派与英国殖民者和政府之间的情况,态势已让他焦虑万分……
? 1942 年2月24日,委员长在昆明直接给宋子文发电报:
? 我已传给顾维钧(驻美大使,笔者)下列指示:我推断你已经见过我对印度的告别信。请利用这个机会,对丘吉尔讲我个人见到印度军队和政治情况,是我到印度之前想象不出来的。我恐怕丘吉尔对实情是不知道的,最好是先生告诉克立泼斯,由他再去报告丘吉尔。我不能不说,只能说我所想到的。我强烈地感到印度的政治问题不立即迫切地解决,那么危险就与日俱增。如果英国政府要等到日本飞机来轰炸印度,而使印度士气涣散那就太晚了。如解决到日本军队进入印度之后,那就更晚。如果日本人知道了实际情况而攻击印度,他们实际上是无法抗击!
如果印度的政治情况能够改善,这可能防止敌人侵入印度的野心。
请把上述情况传达给克立泼斯。还必须指出,按照我的看法,如果英国政府自动把实权交给印度人,而不让印度别的政党来扰乱的话,印度人会对英国改变态度,忘掉他们冷酷的感觉,而忠实于大英帝国。只有这样的政策才能制止印度脱离英帝国倾向,使他们明确退出英帝国是政治、利益上都不利的。
请把我的观点反映给总统。一句话,就是危险太严重了。如果英国政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对印度的政策,那就好像是把印度拱手让给敌人,即请他们尽快占领印度。当我想及这点时,我是既忧愁又恐慌。他们现在是欺哄自己和人民;这里没有立即的危险,这里没有实际的战争。同样,这里也不可能有坚定的作战精神!
看到马来西亚被击溃是这么迅速,与之相比,在军事准备上,印度现在还要差得多!
? 中?正
这是委员长少有的一封充满焦急忧虑和迫切之情的急电。在这份电报中,委员长毫不掩饰自己对邻国政治“前途”的焦虑 。
日本之所以在亚洲敢肆无忌惮地出兵,打的就是为所入侵国复兴“民族主义”赶走西方魔鬼,共建“大东亚共荣圈”这块招牌。不是吗?,英国在亚洲四处担当殖民者,作威作福,哪个地方都希望把他们赶下台。假若印度真的赶走英国人,日本人就可以堂而皇之“进入”,到那时……想起来,真是一身冷汗!如果结局真是那样,那么,历史将有可能重新改写。
委员长此时比谁看得都清楚,从英国人在缅甸避战的趋势看,很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假设缅甸失守,假设密之那保不住,则必须要在印度再打通一条通道。虽然,中印之间隔着世界闻名的高山一一喜马拉雅山,但毕竟是“邻国”,必须保住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