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 他们的功绩万世千秋
六十多年前,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十万远征将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独立、自由,悲壮地走上了决死的沙场,千万个英雄儿女埋首异域至今无还。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爱国壮举却湮没于皓渺的宇宙之中,鲜为人知。然而正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的挺身而出,才使我国与灭顶之灾擦肩而过,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才能历经五千年沧桑而不衰亡!他们的精神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更需要重新呼唤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望此心,永志不忘!
中国远征军的由来
“滇缅公路”自1938年8月底通车后,成为支持中国抗战的一条最重要的交通命脉,这更加坚定了中国抗战到底的信心。但随着国际风云的变化,“滇缅公路”在中国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显现了出来,但它的畅通也成了日本人的心头大患,日本人则千方百计地想把它掐断。于是,为了争夺滇缅公路,从1942年年初至日本投降止,中日两国共投入军队达数十万之多,双方共死伤官兵近30万,滇缅公路真不愧为一条“血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为了保全它在亚洲的殖民利益,“滇缅公路”也成为了英国政府向日本人讨价还价的“筹码”。而此刻正是中国的抗战正处于生死攸关的艰难时刻,英国为讨好日本人,于1940年7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从7月18日起,关闭滇缅公路6个月的协定,最终出卖了中国的抗战利益。中国人民对这种卑劣行径极为愤慨,中国各大媒体都发表了社论,对英国政府提出严正抗议。英国人民对英国政府牺牲中国利益的无理措施,也表示抗议,有二十五万人签名请愿重新开放滇缅公路。而英国政府仍置若罔闻,一意孤行。但是日本人并没因为如此而停止它独霸亚洲的野心,相反日本人正是利用这一协定看破了英国政府的弱点,趁势于1940年9月间侵入越南,截断了中国通往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并与泰国签订了“友好条约,”这一切无疑给中国的抗战雪上加霜。
1940年6月4日英法联军在欧洲战场敦刻尔克丢盔弃甲,英伦三岛岌岌可危,由于中国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较之英法在欧洲战场的狼狈现象,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于是,英国对国民政府的态度开始转变,狡诈的英国政府企图借中国抗战的力量,支援它在亚洲方面的军事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唯一的国际通道,因此,从1940年10月18日起,英国首先开放关闭了3个月之久的“滇缅公路”。
1941年1月英国又任命丹尼斯少将为驻重庆武官,开始与国民政府酝酿中英军事同盟事宜。第一个步骤是通过国民政府对缅印马的军事考察,两国共同商定保全缅甸的具体军事计划。经过协商,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西亚进行为期3个月的军事考察。考察团成员为;团长商震,副团长林蔚;团员:陆军杜聿明、候腾、冯衍、唐保黄、刘方距,海军周应聪;外交郑康祺,秘书刘耀汉。通过考察编成“中国缅印马考察团报告书”,计30余万言,其中最主要的是中、英、缅甸共同防御计划草案。在此之前,由于英军在欧洲大陆的惨败,士气极其低落,为了阻止颓势的蔓延,提高士气,英国政府曾派军事人员到中国学习怎样在敌后展开破坏,袭扰,营救等一系列游击战术。 后来英国成立了一支120人的突击支队,名叫“哥曼德”,专门在欧洲大陆的德军后方进行破坏,袭扰等活动,其效果显著,部队也不断壮大,它,就是英国最著名的第22空勤团的前身。
1941年夏,随着国际局势的急剧变化,当时的国民政府早已看出新的大战迫在眉睫,为了做好战前准备,蒋介石于1941年8月初下令组建了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以林蔚上将为团长,萧毅肃为参谋处长,并成立昆明防守司令部,杜聿明兼任司令,由王楚英等协助参谋处侯腾少将负责起草“ 中英联军缅南会战计划 ”。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随即,日本与英美正式开战。当蒋介石听到此消息时,如释负重,顿时轻松了许多,这说明强大的美国将参与对日作战,那么对于中国来说胜利的曙光出现了。日本之所以向英美开战,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日本与英美在亚洲的利益也成为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一直通过滇缅公路向中国抗日战场输运物资。日本人认为他只要掐断这条生命线,那么,中国的抗日战场就会失去来源,国民政府就会绝望,向日本投降,这样,日本就可以从中国战场调谴百万军队,投入到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与英美一决雌雄。
但在美国人看来问题要严重的多,美国并不想看到国民政府因滇缅公路被切断而退出战争。然而,美国在缅甸几乎没有军队,英国也仅仅有三个师(英缅军第一师、英印军第十七师、英澳军六十三旅、英军装甲第七旅、飞机四十五架)这些部队是不足以阻挡日军的进攻,所以美国希望国民政府的军队能与英国一起保卫缅甸。国民政府这时,刚刚才从欢呼声中冷静下来,原以为英美参战,中国的战局会马上好转,没想到正是因为英国的卷入,日本可以放手进攻英国的殖民地缅甸,滇缅公路一下子就暴露于日军的炮火之下,所以国民政府很愿意协防缅甸,但英国并不真的这么想。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的攻势十分顺利,很快击败了东南亚各国的英军和美军,其结果让世界为之震惊,一直以来英美等国在亚洲都是以殖民者自居。当白人在日本“大东亚共荣圈”招牌前节节败退时,他们才意识到今天的日本已经如此强大了,以至于要与自己争夺整个亚洲了。
此时的丘吉尔才给将介石来了电报:“日本人发动的进攻,使美国和英国遭受了打击,现在我们面对着共同的敌人,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此电报表示着中英要正式酝酿军事合作。
于是,中英双方几经协商,终于在1941年12月23 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 ”正式成立中英军事同盟。根据协议,中国军队应及早入缅布防,但英方只是以时机尚未成熟为借口,不让中国军队及时入缅抗击日军。其实,当时的英国政府只是想利用“中英和作”的声势来进一步吓唬日本人,以滞缓日本人的进攻势头,并不真心想让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以致后来, 在中英所有的军事合作行动中,英国人只是装模作样地“做秀”罢了,并无真心抗击日军。而此时的国民政府仍指望英国人的支持和合作,而相信英国人的鬼话,由此看来中国远征军的失败早已埋下了隐患。
对中国来讲缅甸是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也是抗战的生命线,因此,必须全力保障缅甸的安全,保持“滇缅公路”的畅通。所以,当太平洋战争一开始,蒋介石就在12月9日 下令进行“缅南会战”的准备。
12月中旬,蒋介石在重庆.召开了中英美军事联席会议,会后,有记者问蒋介石;“万一缅甸不保,中国政府有能力应对四面受敌的困难局面吗?”蒋介石回答道;“鉴于亚洲局势日趋严重,我国作出决定,不日,将出兵缅甸,与日寇决战。”中国政府决定出兵缅甸的消息,立刻震动了整个西方世界。
在大英帝国的版图上,缅甸只是个无足轻重的愚民小国,它存在的意义仅仅是对印度构成一道外围屏障。而对艰苦抗战的中国人来说,缅甸是中国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它的存在关系到中国的存亡。然而,英国政府,自顾不暇,又不愿意中国插手缅甸事务。对此,美国总统罗斯福对英国政府的自私和短视很是恼火,决定说服英国政府放下殖民者的架子,与中国国民政府共同抗日。
1941年12月15日,王楚英随侯腾一行乘飞机赴缅甸,同时,中国的两个军已日夜兼程向缅甸进发。侯腾到达仰光后向英军驻缅总司令胡敦呈上了“缅南作战计划”并商谈中英军事合作事项。可是,英军对这个计划不感兴趣,对军事合作更不积极,胡敦则说:no,不许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帮助英军作战。
由于英国人对中国的偏见和殖民主义的自私,认为一旦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后,就会赖在缅甸不走,认为中国军队打胜仗会影响大英帝国在亚洲的统治基础,从而使“中英联军缅南会战计划”搁浅,这样使中国军队不能及时入缅作战,从而丧失了第一次保卫缅甸并能取胜的大好时机,同时,也为后来中英联军在缅甸战场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1941年12 月17 日,由于英国拒绝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戴安澜的200师只能“暂时毋庸入缅”而驻扎于保山的板桥整训待命。
但是英国却接受了另一个计划;由中国方面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1941年12月20日“志愿队”正式组建,这一支450人的队伍,在王楚英的带领下的确创造了奇迹;1942年初三战三捷,英军却在竹瓦,毛淡棉一带且战且败,1942年2月23日,英军在锡唐河被日军合围,就是”志愿队”将日军击溃,使3000多英军突围生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苏 中.英.加,澳,新,荷等国迅速结成同盟国..并在华盛顿开著名的“阿卡迪亚会议,”会议决定缅甸、泰国和越南从盟军东南亚战区中分出来,与中国战区合并成立中缅印战区,由于已经与日本抗争4年多的中国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让美国总统对国民政府极其重视,于是,会议决定由蒋介石出中缅印战区最高统帅.。.
1941年12月29日,罗斯福给蒋介石发了一封加急密电,全文如下;
致 蒋介石将军阁下
为保证在对敌斗争中有效平等合作的共同努力得以形成,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应有一个最高领导人来掌握英国,荷兰,美国的军力.这就适当地显现出对中国地区的联合军力该有个相应的领导者.在这个地区我们建议开始时应包括泰国和印度支那半岛,这些联合军力容易进入的地方.在英国.荷兰政府的代表同议下,我希望由您来承担指挥现在或将来在中国的联合军力,.
按我们的想法,为使这样的领导有效,应该马上成立一个联合计划组,成员来自英国。荷兰.美国.中国政府,如果您认为是可行的,而且苏联同意,那么苏联代表与也应该包括在内,这些人应该在您的领导下。而南太平洋及英国在印度军力的领导者都应该与您总部有密切联系,有一个联络官系统联络三个总部是最理想的。这个安排将使您的计划和影响力在指导各总部的战略中发挥作用,您在这方面的观点我非常欣赏。
富兰克林?D?罗斯福
据说接到美国总统的密电,面对罗斯福的“商榷”,委员长非常赞同,而且是兴高采烈地接受,可见蒋介石此时之心情。昔日还是一国之委员长,成了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用春风得意来形容这一时的蒋介石最恰当不过。.来而不往非礼也,委员长在笑纳“最高统帅”的同时,“聪明”地要求美国总统能派员来华当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帥”的参谋长。.
于是,华盛顿特派遣陆军中将约瑟夫?W?史廸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在华期间,他将负有如下使命:
一、.监督、管理美国援军用华物资的分配和使用。
二、在战区最高统帅统辖下,指挥所有在华美军及经指定的中国军队。
三、作为美国军事代表,参加在中国举行的一切国际军事会议。
四、管理和改善中国境内滇缅公路运输。
……
早在1941年春天,日本的东方“闪电战计划”已经箭在弦上,日军直逼马来半岛目标锁定了新加坡,英军仍一味坚守交通干线,而日军却穿越丛林从侧翼包围了对手的主防线,英军撤退到新加坡。1942年2月15日,驻守马来群岛的英军在万般无奈之下向日军投降,13万驻军被迫放下武器,这是英国军事史上最大的灾难和耻辱。日军继续向缅甸境内推进,并威胁到中国的生命线一一滇缅公路,缅甸首都仰光遭到了狂轰滥炸。
1942年2月底,在殖民位置上坐得舒适又安稳的英国人,自以为是,不愿中国出兵帮助,结果是日本人出乎意料的以1万多人,击溃3万多人的英军,并迅速攻陷缅甸的第二大港毛淡棉,而防守缅甸南部的英军也溃不成军,仰光危在旦夕。此时,英国政府才急于派人求见蒋介石,据说蒋介石可能打了一通官腔之后,才免强同意出兵.。其实,国民政府早已心急如焚。由于日军的逼近,仰光港口上的中国物资遭到了哄抢,再加上日军肆意轰炸,滇缅公路每天抢运回国的物资日渐减少,国内战场上的中国军队已经出现了弹药接济不上的局面。
于是,1942年2月25日蒋介石来到昆明下达命令,派出了国民政府中最精锐的部队,第5军和第6军,军长分别为杜聿明、甘丽初,随后还有第66军,军长为张轸,组成中国抗战史上的远征军。{下属分别为:200师师长戴安澜、新22师师长廖耀湘、96师师长余韶、游击司令黄翔。49师师长彭璧生、93师师长吕国铨、暂55师师长陈勉吾。新38师师长孙立人、新28师师长刘伯龙、新29师师长马维骥。}
据当年200师的财务副官陈松说;当时部队配属了大量的汽车、装甲车、大炮等德国装备,其装备也是最好的,在畹町等待出国时,车辆排到了龙陵,有200多公里,第五军的士兵戴着塑胶眼镜,骑着摩托车,士兵们都很自豪,挺神气。200师还在中缅边界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誓师大会,士气高涨。
远征军装备精良,特别第五军曾在昆仑关打败过日本的精锐第五师团。根据此情况,加上这次与英美并肩作战,兵力装备上占有优势,所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还是远征军自己都是信心十足,这一年远征军小战士的照片还上了“美国生活周刊杂志”的封面。
1942年3月1日蒋介石首次以盟军中国战区总司令的身份飞临缅甸的腊戌,筹划缅甸作战。夜晚,蒋介石在腊戌召见了戴安澜。第二天,黎明,戴安澜将一个团开进缅北重镇腊戌,其余各团进驻平满纳和同古。腊戌是滇缅公路最重要的中转站,中国的外援物资从仰光用火车运到这里后暫是堆放,然后,用大卡车把它运回国内。
3月2日蒋介石接见了英军将领韦维尔,要求英军早作准备,严密布防,不要小看日本,同时让中国军队参战,而英军却认为;锡唐河宽1000多米,日军既无渡江器材,又无坦克锱重,连给养都困难,目前日军无能力发起攻击。正是由于英军习惯以他们作战的方法和思维来评判此时的日本人,而忽视了东方人所具有的超常人的特点,更忽视了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于是,英军再次拒绝中国军队的帮助,再一次丧失了保卫仰光的大好时机,从而也倒致后来的中英联军作战,处处陷于被动的局面。
其结果是,日军趁势强渡锡唐河,英军在日军的铁蹄下,一触及溃。在3月10日日本陆军节的前两天,即3月8日,攻陷仰光。毫无斗志的英军正大踏步地向北部撤退。
版权所有:中国国殇墓园网 滇ICP备07500707号 云南网警备案号:53010303502093
联系电话:13888567917 邮箱:9448618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