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周刊》刊登“是谁炸毁了惠通桥?”

转载须经我站同意,联系请发邮件944861869@qq.com

《大观周刊》刊登“是谁炸毁了惠通桥?”

        2012年8月28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大观周刊》刊登了本网站与云南云视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创作的“是谁炸毁了惠通桥”一文。

 

 

 

 

 

由于篇幅有限,文章内容有删减,现将原文全文附上,以飨读者。

 

是谁炸毁了惠通桥?

                                              彭涌  段国庆

 

惠通桥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座桥。194255,它以惊心动魄的一炸震惊世界。它已自身的牺牲把日军阻隔在了怒江西岸,怒江以东的疆土得以保全,从而改变了世界反法西斯亚洲战场的整个抗日战争格局,惠通桥为此名垂千古。

近年来,随着对中国滇西抗战研究的深入,怒江上的惠通桥的爆破成为滇西抗战的转折点成为共识。惠通桥的爆破也成为英雄壮举,争功的人也越来越多,关于惠通桥的爆破,民间先后有以下几个版本流传。

第一个说法是:194452,日军击败中、美、英联军后,趁中国远征军溃败,占领畹町,再利用缴获的汽车,运输部队快速沿滇缅公路快速挺进,54占领龙陵。55日上午800,由时任滇缅公路运输工程监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缅运输总局局长的俞飞鹏下令炸毁。

第二个说法是194452日夜,得到陈纳德报告中国远征军已溃不成军,在滇缅公路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要重庆早做准备的蒋介石,稍作思考后电令在昆明的宋希濂,加强怒江防卫。宋希濂电令36师师长李志鹏紧急增援惠通桥守军,滇缅公路管理局在昆明紧急征调了100辆汽车运送36师的官兵。工兵营的士兵乘车星夜兼程,终于在55赶到惠通桥,并在与日军争夺惠通桥的战斗中炸毁惠通桥。

第三个说法是194454,中国远征军撤退时工兵总指挥马崇六中将留了一个工兵营在惠通桥,营长张祖武,并命令:“情况紧急可以炸桥。”。张祖武一个营的士兵,还有一部分作为维持次序的宪兵。55日午后,滇西无数难民,车辆争相竞过惠通桥,场面已很混乱,日军便衣队已悄然接近惠通桥。此时,一个有“来头”的人非要开车由东向西过桥,阻断交通,宪兵劝阻无效,将其枪毙,枪声惊动了接近惠通桥的日军便衣队,日军便衣队向惠通桥发起进攻,张祖武命令炸毁惠通桥。

第四个说法是与枪声有关的版本,194455日下午4以后,日军轰炸机从惠通桥上空掠过,引起恐慌,人们蜂拥过桥,大桥剧烈摇晃,有人掉入江中。守桥部队为维持次序,鸣枪警告。枪声震断了化妆接近桥头日军的神经,日军判断错误,以为被中国军队发现,对守桥的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国守军炸毁惠通桥。

此外,还有工兵独立24营带着炸药,从昆明赶往惠通桥,撤退的高级将领林蔚、萧毅肃过惠通桥时还下车亲自布置,面授张祖武机宜,所以在危急时张祖武果断命令炸桥……

自这些说法出现以来,不断有人出来用一种说法否定另外一种说法,在学术界也是争论不休。从194255,中国守军炸毁惠通桥起,到2012年已近整整70周年了,能否找到当初的见证人来揭开这个谜底呢?

对于坚守的人来说,机会总是在最困难时刻出现转机,201277卢沟桥事变”75周年纪念日到了,我们准备慰问抗战老兵。75年来,当初参与抗战的老兵大多已离我们而去,他们带走众多的遗憾,也带走了历史。我们几个抗战文化研究者以微薄之力常年致力于抗战文化的研究和抗战老兵的寻访,我们坚信这段历史,对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不应忘却的,也是无法尘封的。正当我们望着花名册上抗战老兵在逐年减少,感叹岁月无情的时候,这时电话响了,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他说他叫谢志祥,今年91岁了,居住在大理宾川县,原是滇黔绥靖公署直属的工兵团一营三连一排排长,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了,想把藏了多年的秘密说出来”。

我们问他参加过战争没有?老人淡淡的说:“大的战斗都是中央军打的,我只是参与了河口大桥和怒江上的惠通桥的爆破”我们一听,好久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目前唯一活着的参加炸惠通桥的抗战老兵啊!而且,他居然还不知道他这一爆破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

于是,我们迫切地驱车向大理奔去。

 

风雨惠通桥

惠通桥位于施甸县与龙陵县分界的怒江上,其地东有形如刀削的等子大山头,西有耸入云天的腊勐松山。高山峡谷之间,江滩险恶,素有天堑之称。
  桥倚悬崖修筑,呈东北——西南走向,以两条巨大的钢缆悬吊而成。桥身总长123,桥面宽5.67,墩高30余米。据《永昌府志》记载,这里是古代永昌(今保山)通往芒部(今芒市)出缅甸的古驿道老渡口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当地土司线如纶曾倡议在老渡口建铁链悬桥,以利商旅,后因遇乱中止。同治、光绪年间(公元1873—1877年),由地方热心公益人士捐款,建成能通行驮马的铁链悬桥,取名腊勐桥。因桥台设置过低,常遭水患。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龙陵县长杨醒苍召集绅耆讨论,欲将中式铁链改成西式钢缆,并延请英国工程师伍布兰·苏卡生帮助设计,未果中辍。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绥江邱石麟(又名邱天培)接任龙陵县长,函请旅缅华侨会长梁金山先生鼎力赞助,并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冬亲自出面延聘印度工程师赖月笙率工程人员莅临现场指导。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初,西式钢缆吊桥终于改建成功,取名惠通桥

惠通桥将怒江东西两岸天堑变通途,梁金山先生的义举,为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当地百姓流传着一首民谣:“好的个梁金山,造得个梁金桥。千年不会倒,万年不会摇。”。1937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的沿海被日军封锁,中国国民政府购买的战略物资及援华物资不能及时运往国内抗日战场,之于中国,蒋介石当然意识到其间深刻的国家危机。

19378月在南京国防会议上,云南省主席龙云提出修建滇缅公路的计划,中央政府很快通过并实施了修建滇缅公路的计划。1938年滇缅公路修到怒江峡谷,桥梁设计的总工程师徐以舫在1935年修建的惠通桥基础上改进、加固,使之成为能承载10吨的钢索吊桥。12月,滇缅公路动工。在国家危难之际,云南人民挺身而出,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全凭人工,从193711月底到1938830,用9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迹,修筑了滇缅公路,惠通桥成了滇缅公路的咽喉。从1938830通车,到194255中断,共为中国从缅甸腊戌运进了近50万吨的战略物资。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惠通桥功不可没。

《重修惠通桥碑记》全文:

桥距县城百二十里,在潞江下游之腊勐渡,为永龙交通要道。清道光中叶,潞江土司线如纶倡修铁索吊桥,遇乱中止,嗣经同光间同知覃克振捐廉督修,地方人士慷慨输将,热心协力,乃告成功。今历百余年,时有捐修,有碑可证。良以壁峭桥高,狂风屡触,土制铁链,粗脆未固。民国以后,历任长官皆积极倡修,卒未果行。民国十七年,杨醒苍县长召集乡绅讨论,佥云中式之不能持久,必仿西式及能收一劳永逸之效,因委廖文茂、赵家训、尹焕章、李春彩、赵锡昌、周德衡、冷遇春、吴履正、刘恩明等,董理其事,广为劝捐,延聘英国工程师布兰苏卡生切实计划,鸠工庀材,提倡兴修,经营两载,奉命卸任,又告中辍。唐矞升县长到任,继续维持,以经费不敷,爰商请乡人晓东朱师长呈由云南省政府拨发库帑万元补助,未竟其功。二十一年,绥江石麟邱县长调宰斯邑,下车伊始,首以建筑斯桥为急务,成立建筑委员会,以段学义、王天贵、廖文茂、刘宏仁,赵殿才、赵世簠、张荏、姜锡周、线家齐,刘天禄、杨秀峰、尹焕章、姜对扬、赵桂华、吴履正、杨惠、段德智、李子昌等为委员,殚精竭虑,不遗余力,旋以底款有限,除呈请省府建厅再行拨款补助外,并函驻缅华侨会长保山梁君金山鼎力赞助,复蒙第一殖边督办李公子鬯,文电交驰,敦劝君全力维助,邱公假会边案之便,诣英缅邦海与君晤谈,详述斯桥经过,竭诚商情赞助,承其慨诺捐工捐料。民国二十年冬,君延聘工程师印人赖月生率领工人惠然莅龙,地方官绅群策群力,共助善举,邱公则本大无畏精神,沐雨栉风,恭亲督工,特委刘天禄、周德衡、田盛、杨崇垓、段体宏、高鸿昌、廖家兴、赵延栋等为监修委员,轮流监视,每日工作达百人之多,至今桥成,高十丈,长三十六丈九尺,宽一丈七尺,壮丽宏都,灵固巧便,洵从来未有之大建筑也。然其成也,皆得晓东朱师长,子鬯李督办之请款劝捐,石麟邱县长之苦心一致,统筹督造,君金山之捐工捐料英人伍布兰之捐款擘画,印人赖月生之匠心独运,地方绅耆之辛苦协修,始告成功,是盖合中外君子之功德岂小也哉。夫徒杆與梁架木为之耳,且为王政只大矧,此集中外之人工,横锁大永龙必由之道耶,天堑之险,人力通之,上而高车驷马,下而肩挑背负,熙熙攘攘,如驾长虹,蛟腾龙舞,皆为之贺。桥成之日,官民合会,鼓舞讴歌,声闻天下。而今而后,亿万斯年,永乐康庄。品亦得书名于诸君子之后真至幸矣!故从实志之以永垂不朽。龙陵县政府秘书、保山林竹品谨撰。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一月二十一日。龙陵全县民众同立石碑。

石碑原立于惠通桥东岸,后被毁坏,现在龙陵县抗日战争纪念馆旁的草地上与两个当年修筑滇缅公路的石碾子相伴。

滇缅公路从1937831通车,成为一条唯一与外界连接的国际通道:几百万军队所需要的武器装备;维持经济运转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大后方的人们所需要的基本消费品。就是今天,我们也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多大的运输规模?总而言之,当时维持整个抗战所需要的、中国不能生产的所有物资,都依赖这条生命线运进大后方,滇缅公路有中国抗战“输血管”之称。没有滇缅公路,就没有抗战的物资保障。

惠通桥是滇缅公路的咽喉,是日军轰炸滇缅公路的重点。从1938年底日军开始轰炸滇缅公路怒江上的惠通桥和澜沧江上功果桥,目的是裁断这条中国维持抗战的唯一运输线,逼迫中国国民政府投降;但由于当时日军占领区的机场离两座桥的距离较远,虽多次轰炸均未造成重大破坏,滇缅公路仍然畅通。194010月,日军占领越南后,利用越南的机场,对大后方云南及滇缅公路沿线进行狂轰滥炸,特别是惠通桥和功果桥,从194010月到19414月,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日军就出动飞机600多架次对两座桥进行轰炸。1941113,日军飞机第14次轰炸功果桥,把功果桥的上游一侧炸断,日本东京广播电台得意地宣称:“滇缅公路已断,三个月以内无通车希望。”,但早有准备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用空汽油桶制作的渡船仍然保持着滇缅公路的畅通。惠通桥则在日军3年多的轰炸中屡次受损,但在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百姓的抢修下,如中华民族英武不屈,巍然不倒。惠通桥也是中国军队高射炮部队保护的重中之重。现在,在龙陵县腊勐乡的背后山,还有一块民国28年立的“防空学校高炮419连李从海”的墓碑。滇缅公路从1938831通车到19425有初中断,南侨机工共为战时中国抢运回近50万吨的战略物资。

194255,中国守军炸毁惠通桥,沿怒江布防,将日军阻隔在怒江以西,形成对峙。中国军队防守的怒江以东,形成了一堵墙,这堵墙——遮挡着尚未被战火摧残的半壁江山。194497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第8军攻克松山时,第11集团军警卫营中尉排长万云鹏在日军阵地寻找到一个烟嘴,上面刻有一首中文诗:“长驱一路怒江边,沿道三军戮五千。遗恨惠通桥爆破,移长蛇怒发冲天。”,真实反映了日军望江兴叹的情景。

日军进攻滇西,有人竟主张放弃保山,退守澜沧江,但又恐日军继续东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即下令破坏祥云至孟定的公路及祥云至西昌金沙江以南公路,自怒江惠通桥以东的公路已破坏50公里,保山至漾濞的公路正准备破坏。堆放保山的物资被纵火焚烧。当此万分危急之时,国民党元老,腾冲人李根源急电中央,力主坚守保山。他给蒋介石的电话中慷慨陈詞,请缨拒敌:怒江之险,胜过沧江万倍。我李根源誓死要坚守怒江,与保山共存亡!蒋介石接受了李根源的主张,这才下定决心坚守怒江。李根源抱病前往保山,行前发表了著名的《告滇西父老书》,正气凛然,慷慨悲壮,全国各大报纸纷纷转载,民众热血沸腾,参军奔赴抗日前线。《告滇西父老书》片段:云南已成战区,滇西即是前线,保卫大云南,须先保卫滇西,而保卫滇西,须先保住保山根源生长迤西,滇西是我的桑梓也,是我父老祖宗坟茔庐墓的所在地,现在敌人打进我们的家乡来了根源闻此,能不动心?坦白诚挚地希望诸父老共体时艰,懔然于国难,乡难的加深,大家齐心一致,坚定最后胜利的信心,发挥军民合作的力量,加紧组织民众,训练民众,加强民众自卫,协助军队,尽到守望,运输,救护,侦察,通讯的责任”;云南是中国的国防重要根据地,居高临下,高屋建瓴,西南控制泰、缅、越,东北拱卫川、康、黔、桂。滇西又是云南西陲的重大屏障。握高黎贡山、野人山的脊梁,襟潞、澜、龙盈大川的形胜。且为通印度洋国际交通的唯一生命线。我们中国是民主阵线26国中四大列强之一,所赖以沟通民主同盟国地理上的连系,全靠滇缅公路一条干道。”。在保山期间,由于军情紧急,远征军参谋团团长林蔚上将劝李根源退居大理,李根源复书说:不可去,不能去,誓与保山共存亡!又表示如保山万一失守,就蹈龙王塘以殉职,决不投降!并赋诗抒怀:人生既读圣贤书,自有灵台比广居。志决神清受其正,天翻地覆欲何如

 

 

是云南人亲自炸毁了惠通桥

 

不知是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惠通桥是云南人修建,又是云南人亲手爆破。

谢志祥老人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距昆明400余公里。,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与当年的滇缅公路不可同日而语,驱车4个多小时到达宾川县。

谢志祥19388月应征入伍,是全面抗战的第二年。之所以说是应征,因为当时的国家征兵是“三丁抽一”,谢老在家排行第二,弟弟还小,哥哥要帮助父母支撑整个家庭;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谢志祥成为滇黔绥靖公署建制下的一名抗日战士。

谢志祥入伍后,分配到大理军分区给杨义谦司令员当勤务兵,之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工兵科学习,毕业后被任命为滇黔绥靖公署直属的工兵团一营三连一排排长。19406月,日本不断给法国施压,要求在越南登陆;1940922,《法、日协定》签字后,日军从越南的海防、凉山向河内挺进,威胁抗日的大后方云南的南部。龙云紧急征调在云南的部队镇守滇南的重要隘口,并向军事委员会要求把在中原作战的滇军5860军调回云南参加“滇南防卫”,军事委员会批准调60军回云南参加镇守滇南。194010月谢老在“滇南防卫”中随工兵团完成了炸毁河口大桥的任务。

194011月,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在昆明成立。(第一集团军于193812月成立,辖6058、新3军。)在军事委员会昆明行营的指挥系统中,有“国防建筑工程处”,处长马崇六中将;“工兵团”,团长陶汝汉;在第一集团军战斗序列中,有第一集团军直属部队“工兵第24营”,营长张祖武。以上提到的马崇六、工兵团、张祖武都与惠通桥爆破有关。

谢志祥老人虽年过九旬,思维仍很清晰,至今还能记住所在部队直属长官的名字:团长陶汝汉(昆明人)、一营营长党树吉、三连连长孟成孺(保山金鸡村人)。老人回忆说,完成炸河口大桥的任务后,又参加了修筑防御工事,之后调回昆明。还去滇西执行了一次任务,部队走了28天到达腾冲,完成任务后乘车返回昆明。第二次到滇西执行任务就是去炸惠通桥,记得当时部队是在大观楼附近修工事,接到出发的命令是1942429号左右,这次是三连去,全部乘车,还有车拉了炸药。到达惠通桥时是52号还是3号记不清啦,到达时已经有中央军的工兵在那里了。当时惠通桥的桥墩上架钢缆的是像现在输送高压电的铁塔,我们的任务是负责安放炸药,共设置了三个炸点,两边桥墩和桥中央;共制定了三个爆破方案:缓燃导火索爆破法;速燃导火索爆破法;电雷管引爆法。

55号下午,守桥的工兵和宪兵发现一辆汽车很反常,慢慢的接近惠通桥,说反常是因为从滇西开过来的车都是尽快过桥,这辆车慢慢接近,怀疑是日军的汽车,谢老他们和守桥工兵请示上级后决定炸毁惠通桥,谢老他们从容地按下了电钮,电雷管引爆法一次成功炸毁了惠通桥,硝烟散尽,怒江江面上空空荡荡。完成任务后,谢老所在的工兵三连返回保山,在保山住了一个多星期后乘车返回昆明。

惠通桥爆破后,当收到工兵第24惠通桥已炸毁的电报之后,远在重庆的蒋介石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指挥中枢才定了方寸,决定继续向怒江方向增兵,全面布防。

时任最高统帅部驻滇参谋团团长,肩负远征军作战运筹和指挥重任的林蔚上将事后曾心有余惧地说:引爆惠通桥,粉碎了日军的东进企图,坚守怒江防线,保住了保山,不然,老头子要被迫搬家,我的脑袋也要搬家

如果日本兵突破怒江,昆明、重庆也将不保,蒋介石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迁都西康。

由于惠通桥守军工兵第24营和工兵团一营三连共同炸毁了惠通桥,阻挡了日军前进,因此有关部门提出予以嘉奖。不料在荣誉面前又有许多人站出来竞争,个个都有许多充足的理由和过硬的后台。于是这个功劳几经辗转,先是被中国远征军工兵总指挥马崇六将军摘取,后来又被另一位军衔更高的肖毅肃将军夺走。再后来重庆政府颁奖时,领奖人又变成两名:高参林蔚和肖毅肃二位将军共同分享。他们各领得一枚云麾勋章和一大笔奖金。工兵第24营的官兵每人获得一枚“惠通桥五五纪念章”,而直接参与装填炸药和爆破的谢老他们回昆明后,长官部仅仅奖励他们三连一头猪。

 

抗战胜利后,谢志祥排长向团长陶汝汉请假回去看望父母,谢志祥离开部队的时候几个老乡与他一同回到了大理。当他们快要看到大理的时候,谢志祥排长向几个部下说:“抗战胜利了,我是不愿意回到部队了,我们回家过自己的日子吧”,于是他们脱下了军装和证件全部焚烧掉了,把入伍前的老百姓服装换上,各自回到了自己的村子。谢志祥老人在村里绝口不提他在部队的事情,勤勤恳恳种着自己的庄稼,村子的人都知道他是被抽丁去当了兵,现在又逃了回来,是个苦命的娃。解放后,谢志祥划为贫农成分,每次开会总是躲在一个角落里沉默不语,所以在文革中谢志祥也没有受到批斗。但他知道他的其他几个部属已经被斗死掉了,他更是沉默不语了,连家人也不知道他在部队的所作所为。现在,他觉得年事已高,过去的事情一幕幕出现在他眼前,他想找个机会把自己心中的故事说出来,于是他托他的孙女婿找到了我们,他说,他对不起他的团长,他想找到他的团长销他长达半个世纪的长假。

根据谢志祥老人的讲述,与流传的两个版本都有交叉:(1)、炸桥的工兵是带着炸药星夜兼程从昆明乘车赶到惠通桥的,谢老所在的工兵团一营三连是从昆明乘车到达的惠通桥,并且带了一车的炸药;(2)中国远征军工兵总指挥马崇六中将在撤退时留了第一集团军直属的工兵第24营在惠通桥,营长张祖武。当然,从缅甸撤退回来的工兵24营减员相当严重且装备也丢在了野人山,马崇六中将不得不向龙云求助,派遣一个连的工兵去防守惠通桥,并在关键时刻炸毁惠通桥。与谢老所说的到达时已有中央军的工兵相符。

 

爆破后的惠通桥

惠通桥是滇缅公路的咽喉,抗战时成为支撑中国抗战的重要运输线,有抗战输血管,为中华民族立下盖世功勋。194255,为阻止日军占领保山,进攻昆明,威逼重庆,中国军队含恨炸毁惠通桥,挡住了日军进攻的脚步。随后赶到的71368788师在怒江东岸严防死守,加之“飞虎队”和中国空军用仅有的飞机对怒江西岸集结的日军进行轰炸,日军放弃了进攻怒江以东的计划,双方在怒江形成对峙,从某种意义上说,炸毁惠通桥的举动拯救了危难中的中华民族。

中国军队利用怒江天险挡住了日军的进攻,稳定了西南后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西南大后方的稳定,陪都重庆仍然是领导全国军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中心;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而言,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广大的战场上泥足深陷,不能抽调部队去其它战场,是对反法西斯同盟做出的最大贡献。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中国坚持抗战对反法西斯阵营的贡献评价是:“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那会有多少日本兵脱身出来?他们可以调到其他方面去作战,他们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然后长驱直入,直捣中东……”。

1944511,中国远征军第1120集团军近20万人强渡怒江,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滇西反攻”。628,中国工兵修复惠通桥,大批战略物资从桥上运往滇西反攻的各个战场。松山日军看到惠通桥修复,战略物资昼夜运输时,知道自己的末日不远了;惠通桥的修复,敲响了滇西日军的丧钟。

惠通桥,是我们了解近代特别是抗日战争以来滇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证。197461,随着惠通桥下游400处红旗桥通车典礼的一声炮响,停止了惠通桥的使用,拆去桥面木板,但仍保留桥塔和主索结构,时时听候召唤。

68年过去了,这样一座拯救过中国命运的桥,正“暴尸荒野”,任凭日晒雨淋,杂草丛生。怒江以西可能是看的人多还能看到“像样”的容貌;但怒江以东却是杂草丛生,杂草高近3,还有小灌木,藤蔓。我们凭一双肉手“披荆斩棘”,20多分钟走完近200的距离来到东岸桥头,蔽日的杂草让我无法拍到一张桥头的全貌,倍感凄凉。

 

这样一座拯救过中国命运的桥,本不该是如此命运!它应该“衣着光鲜”地屹立在怒江上,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让炎黄子孙世世代代记住它为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卫国战争创下的盖世功勋。

是静静流淌的怒江见证了惠通桥的功绩?还是惠通桥的功绩堙没在静静流淌的怒江中?面对惠通桥的境况,为保卫滇缅公路畅通而牺牲的10余万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将士情何以堪?那些被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消灭的日本鬼子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惠通桥无语,像一个忠勇的战士,静静地守卫着怒江。

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迄今的世界格局,仍是二战遗产。同时,中国亦被此次大战深刻改变,中国作为世界法西斯战争的主力军,特别是组建远征军赴缅参战,与英美等国结成盟军,并肩战斗,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形象;中国用不屈的抗争,打出了属于自己的大国地位,从战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创始国。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点击量:

热门推荐

碧血千秋英雄碑

忠烈祠

倭塚